江西省教育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江西省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暫行辦法》的通知
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人社局、扶貧辦、退役軍人事務局、殘聯,各普通高校,省屬中職學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健全學生資助制度,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精準度,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教財〔2018〕1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教財廳〔2016〕6號)、《財政部 教育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財科教〔2017〕2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扶貧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殘聯聯合制定了《江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暫行辦法》?,F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財政廳 江西省民政廳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西省扶貧辦公室
江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江西省殘疾人聯合會
2019年6月30日
江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實現精準識別、精準資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精準資助,確保資助政策有效落實的迫切需要。
第三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要將民政、扶貧、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人口信息與教育部門、人社部門學生信息實行定期比對、動態調整,建立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機制。
第四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要堅持陽光操作,以相關部門核定的信息和學生家庭真實經濟狀況為基礎,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各個環節和認定結果公開、公平、公正。
第二章 認定對象
第五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對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能力難以滿足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基本支出的學生。本辦法中的學生包括根據有關規定批準設立的普惠性幼兒園幼兒;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學歷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學學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茖W校招收的本??茖W生(含第二學士學位和預科生),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六條 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對象包括以下8類:
1.經扶貧部門確認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
2.經民政部門確認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
3.經民政部門確認的特困救助供養學生;
4.經民政部門確認的孤兒學生;
5.經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確認的烈士子女;
6.經殘聯確認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
7.經民政部門確認的其他城鎮貧困群眾家庭學生;
8.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包括享受撫恤補助待遇的優撫對象的經濟困難家庭、因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因家庭成員遭受重大疾病或意外傷害、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情況影響其子女入學就讀及其他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第三章 認定原則
第七條 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平。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以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為主要認定依據,認定標準和尺度要統一,確保公平公正。
第八條 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既要建立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進行定量評價,也要通過定性分析修正量化結果,更加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第九條 堅持公開透明與保護隱私相結合。既要做到認定內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確保認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嚴禁讓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
第十條 堅持積極引導與自愿申請相結合。既要引導學生如實反映家庭經濟困難情況,主動利用國家資助完成學業,也要充分尊重學生個人意愿,遵循自愿申請的原則。
第四章 認定依據
第十一條 家庭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財產、債務等情況。
第十二條 特殊群體因素。主要指是否屬于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兒學生、烈士子女、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等情況。
第十三條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園地、生源地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學校收費標準等情況。
第十四條 突發狀況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突發意外事件等情況。
第十五條 學生消費因素。主要指學生消費的金額、結構等是否合理。
第十六條 其它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有關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負擔、勞動力及職業狀況等。
第五章 認定辦法
第十七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學年秋季學期認定一次。每學期要按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第十八條 設區市、縣(市、區)所屬學校本地戶籍的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由設區市、縣(市、區)教育部門、人社部門于每年秋季開學后將在籍在校的學生信息提交給同級扶貧、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職能部門,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最新家庭經濟困難人口信息庫進行比對后,于15個工作日內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名單及確認類別蓋章后反饋到教育部門、人社部門,教育部門及人社部門將學生名單分發到相關學校。
第十九條 普通高校、省屬中職學校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以及設區市、縣(市、區)所屬學校非本地戶籍的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由學生向就讀學校提交戶籍所在地扶貧、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出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登記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城鄉低保證、烈士證、殘疾證(殘疾人子女還需提供戶口證明)等有效證件的原件之一核驗。
第二十條 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由學校(含幼兒園,下同)組織學生填寫《江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申請表》須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并承諾所填寫資料真實準確,學校根據學生特點及實際情況可以分別采用或綜合運用實地家訪、個別談話、電話訪談等有效方式逐一核實其家庭經濟真實情況后再進行認定。
第二十一條 在校學生因其家庭遭遇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可及時向學校提出認定申請,學校應及時對其進行認定。
第六章 認定程序
第二十二條 提前告知。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提前向學生或監護人告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事項,并做好資助政策宣傳工作。
第二十三條 個人申請。普通高校、省屬中職學校的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人或監護人如實填報綜合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申請表》,其中: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同時提供戶籍所在地扶貧、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出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登記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城鄉低保證、烈士證、殘疾證(殘疾人子女還需提供戶口證明)等有效證件的原件之一核驗,第8類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提供家庭經濟困難相關佐證材料。
設區市、縣(市、區)所屬學校的非本地戶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人或監護人如實填報綜合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申請表》,其中: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同時提交戶籍所在地扶貧、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出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登記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城鄉低保證、烈士證、殘疾證(殘疾人子女還需提供戶口證明)等有效證件的原件之一核驗,第8類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提供家庭經濟困難相關佐證材料;本地戶籍的第8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人或監護人如實填報綜合反映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申請表》, 并提供家庭經濟困難相關佐證材料,第1至7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無須填寫《申請表》。
第二十四條 認定審核。對經扶貧、民政、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職能部門確認或提供了相關部門出具的有效證件的學生,直接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由學校根據學生或監護人提交的申請材料,綜合考慮學生日常消費情況以及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有關因素開展認定工作,按規定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劃分資助檔次。學??刹扇〖以L、個別訪談、大數據分析、信函索證、量化評估、民主評議等方式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度。
第二十五條 結果公示。學校要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名單及檔次,在適當范圍內、以適當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時嚴禁涉及學生個人敏感信息及隱私。學校應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結果復核和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回應有關認定結果的異議。
第二十六條 建檔備案。經公示無異議后,學校匯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名單,連同學生的申請材料統一建檔,并按要求錄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技工院校按要求錄入全國技工院校電子注冊和統計信息管理系統以及江西省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統)。
第七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二十七條 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扶貧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殘聯根據工作職責指導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
第二十八條 各地要建立聯動機制,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工作協同,進一步整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資源,將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技工院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與民政、扶貧、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有關信息系統對接,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供養學生、孤兒學生、烈士子女、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等學生信息全部納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
第二十九條 各高校要健全認定工作機制,成立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監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具體負責組織、管理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院(系)成立以分管學生資助工作的領導為組長,班主任、輔導員代表等相關人員參加的認定工作組,負責認定的具體組織和審核工作;年級(專業或班級)成立認定評議小組,成員應包括班主任、輔導員、學生代表等,開展民主評議工作。
第三十條 各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要成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本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成員一般應包括學校領導、資助工作人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
第八章 工作機制
第三十一條 各級教育、財政、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要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監督與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三十二條 各級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退役軍人事務、殘聯等部門要為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實認定工作提供必要依據和支持,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供養學生、孤兒學生、烈士子女、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等信息真實有效。
第三十三條 各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學生資助信息安全管理,不得泄露學生資助信息。
第三十四條 各學校要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要求學生或監護人如實提供家庭經濟情況,并及時告知家庭經濟變化情況。如發現有惡意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一經核實,學校要及時取消學生的認定資格和已獲得的相關資助,并追回資助資金。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施行。
第三十六條 各地、各高校要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制(修) 定具體的認定辦法,并報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備案。本辦法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扶貧辦、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殘聯負責解釋。
附件:江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樣表)
附件
江西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樣表)
學校: 院系: 專業: 年級: 班級:
基本情況
|
姓 名
|
|
性 別
|
|
出生年月
|
|
籍 貫
|
|
身份證號 碼
|
|
家庭人口
|
|
手機號碼
|
|
家庭通訊信息
|
詳細通訊地址
|
|
郵政編碼
|
|
家長手機號碼
|
|
家庭成員情況
|
姓名
|
年齡
|
與學生
關系
|
工作(學習)單位
|
職業
|
年收入(元)
|
健康狀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殊群體類型
|
1.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是 □否;2.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是 □否;
3.特困供養學生:□是 □否;4.孤兒學生:□是 □否;
5.烈士子女:□是 □否;
6.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是 □否 殘疾證號: ;
7.其他城鎮貧困群眾家庭學生:□是 □否;8.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 □否。
|
影響家庭經濟
狀況有關信息
|
家庭人均年收入 元。
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情況: 。家庭遭受突發意外事件: 。
家庭成員因殘疾、年邁而勞動能力弱情況: 。
家庭成員失業情況: 。家庭欠債情況: 。
其他情況: 。
|
個人承諾
|
承諾內容:
|
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
|
|
|
|
|
|
|
|
|
|
|
|
|
|
|
|
|
|
注:1.本表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可復印。
2.學校、院系、專業、年級、班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填寫。
3.承諾內容需本人手工填寫“本人承諾以上所填寫資料真實,如有虛假,愿承擔相應責任。” |